移动互联网萌芽初现、到2007年马力全开的急速发展,移动互联网9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也大规模爆发。近两年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已赶超PC互联网,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通过PC端接入网络用户为3.80亿,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已经不再是边缘化的媒介,它的时代已经来临。
尽管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但鉴于移动互联发展过于迅速,对突现新生事物惯有的排斥恐惧仍使得大量广告主将绝对的网络营销重心放在传统PC互联网领域。毕竟不论从在线时长、地域覆盖密度、内容丰富程度、大众接受度等等多方面来衡量,在大部分人眼里PC互联网仍是量多实惠的大碗红烧肉,而移动互联网则更像是一道精致小巧的吞拿鱼寿司。二者之间如何取舍均衡,想必是不少广告主面临的困惑。
让PC去做影响力,移动来做有乐趣!
纵向对比现阶段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在人群、技术及媒介形态三方面差异,移动互联网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PC互联网的升华浓缩版本,是金字塔上、下半部的类比关系。坚实庞大的“基座”无疑使得信息覆盖扩散更为有力,而出脱的“塔尖”更适合去做吸引眼球、效果出挑的乐趣体验。二者配合在营销领域实现互有专攻,各取所长。
人群属性决定营销方向。
使用智能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用户整体更加年轻、更高学历、更高收入,对移动互联这种形式有着更好的理解与参与深度体验的愿望。相较移动互联相对精准的三高人群,传统PC互联网人群覆盖跨度更大,他们的兴趣点及关注度相对难易把握,最好的营销思路则是主打信息曝光度和浅显通俗的体验。
技术应用拓展创意领域。
移动互联网在硬件上与传统PC互联网最大的区别是技术差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LBS、二维码、AR互动等等新型科技应用得以普及。这些技术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乐趣。
不是说这些技术不存在于PC互联网阵营,相反,PC电脑与这些技术早有结合,但其笨重不宜携带、操作形式单一、受空间条件制约连接互联网等限制不利于这些技术优势的发挥。我们不可能一直在电脑旁守着,不可能拖着长长的网线到处走动,也不可能用笔记本摄像头拍下自己在户外的照片上传微博、更不可能用鼠标点击模拟手指触碰翻书的真实体验。所有这一切在营销推广中都会限制我们的创意范围。
而恰恰是因为这些现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的结合,使得它们真正的价值能够完美展现。
我们可以一整天不离开网络跟进微博直播事件炒作;可以随时随地拍下户外的宣传海报获得一段在线视频;可以手指触碰屏幕、拖动LOG体验Mooker或星座大师等APP上的FingerAD超炫广告;还可以利用地理定位与同一空间下的其他人实时互动;甚至通过现实增强技术将虚拟与真实融合一体,打造出仿佛来自科幻电影中的至酷体验。智能移动终端或者说是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如此之多好玩、有趣,可随时随地参与、彼此互动、还能方便分享的丰富形式,让广告充满极致的乐趣与强大的参与吸引力。
心理状态反馈不同营销效果。
除了人群与技术的差异之外,两种类型的互联网媒介使用心态也是营销思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
使用PC互联网的用户多为正处于工作状态中。从统计数据来看,早10点至晚7点,PC互联网用户明显超过移动互联网,这一时段也是正常工作时段。他们的商务属性更浓厚一些,注意力更多在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上,对营销内容的反馈相对冷淡,简洁、单方向传递的信息更易实现推广效果。
移动联网用户的商务属性比起PC互联网人群来说相对推后一点,娱乐性则凸显不少。从数据来看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早上7点至10点、晚上9点至12点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要明显高于PC互联网,这些时段多为在家中早餐、上班路途、傍晚的沙发休闲时刻及躺在床上的睡前时段。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分布反应了他们使用移动终端上网时多为放松、休闲的状态,这一状态下的人们触角更活跃、对各类正经不正经的信息接受度更高、乐于体验并主动参与有趣的广告营销活动,对复杂营销活动的反馈更加积极。
*数据来自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2Q1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天生差异与各自优势的互补注定使得二者在营销媒介的选择上难分伯仲。不论未来移动互联网会否取代PC互联网地位、成为主流,在现阶段找准各自平台媒体优势,更好的为广告主营销服务才是正经事。
发挥PC互联网人群及内容优势,煽动强悍影响力,借助移动互联网科技、人群及形态诸多优势创造丰富乐趣的深度营销体验,将真正实现二者在整合营销概念下的优势互补与完美结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