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宣布,旗下短途拼车业务-小巴今日正式上线。该产品主要解决城市主干道之外的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实现用户与公交站点及地铁站点的行程接驳,产品首期已在北京、成都部分区域开通。
滴滴方面介绍称,小巴业务通过搭建算法模型和大数据计算能力动态计算路线和智能计价,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短途出行服务。开通地区的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滴滴出行来呼叫小巴,小巴会智能计算乘客上车点和下车点,乘客选择确认后,就会通知用户和小巴上车的时间和地点。
据了解,滴滴小巴主要有三大特色,包括智能计价、虚拟站点以及最优路径规划。“产品根据站点、线路、时间以及实时供需等30多个影响因素进行智能计算报价,线路热度越高,同行人共同分摊成本,单个用户成本下降,让5元内专座出行成为可能。”
滴滴小巴还将顺路用户聚集到同一个上车点,即虚拟站点,是基于滴滴大数据,通过热力图挖掘出高覆盖、密集的上车点。据悉,所有虚拟站点的设立都要求易于车辆停靠,并且易于乘客找到。
小巴产品负责人称,“小巴业务的乘客上车效率达到30~40秒,司乘按照平台引导至指定站点碰头,无需提前沟通,简化了司乘双方的沟通流程,大大降低沟通和等待的时间成本,提升效率。”
根据披露的数据,短途出行是一个高频需求,据滴滴方面透露,以当前小巴在北京回龙观的业务为例,每天售出座位峰值达5000座,并且这个数据只用了60辆车来完成,每车日均完成超过80座,在高峰时期每车平均完成12个座位/小时。
小巴业务负责人称,首先公共交通无法满足“站到家”的短途出行需求,其次黑车和摩的价格不透明且安全堪忧,以及公交时间成本高,常常还拥挤不堪,小巴业务正好解决了这些痛点。
其实,出行最后三公里的战争早已打响。今年下半年,摩拜、ofo、小蓝单车等多家共享自行车创业企业均开始在该领域布局且竞争激烈。滴滴已经投资了ofo,布局共享单车,此次上线小巴业务,是从另一个维度切入短途出行市场。不过,相比以前的大巴业务,在定价及路线规划上滴滴还需要更多考虑乘客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