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中国的大数据发展之路怎么走?近日正在举办大数据峰会的贵州,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贵州发展大数据,采取的是以大数据应用为基本业态的产业发展模式。抓应用,促发展,是中国大数据产业走出的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大数据建设热潮,但有许多都是赶潮跟风。有的把基建当作龙头,连应用的影子还没见到,先想着到雪山底下拿土地,美其名曰给大数据机房降温。结果搞的不是大数据而是房地产开发,走上挂羊头卖狗肉的老路。还有的盲目追随时髦概念,照搬美国技术创新模式,东施效颦,走上只求技术先进,不讲市场效益的跟随模仿之路。
实际上,观察中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别,各自比较优势已初露端倪。与典型的美国方式相比,中国大数据发展重视应用、与市场的结合紧密。这是我们的长处和优势。美国在风险投资支持下,向大数据的基础理论、原创技术、底层架构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这些领域,中国最好的公司只排在第17位,暴露出我们的短板。我深切感到,若我们只是跟风,往往还不得要领,只是跟着东南西北风乱转。
中国发展大数据,一定要在技术、技术产业发展上,通过自主创新,补上自己的短腿,这一点毫无疑问。但补短腿,同以此为主,不是一回事。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扬长避短。中国大数据发展得最好的地方,往往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在与市场需求结合紧密的地方。这就是贵州搞大数据搞出了名堂,而其他一些地方还摸不到门径的一个原因。
阿里巴巴副总裁高红冰曾对我说:工业革命时,技术是英国先发明,但市场是美国后来居上。言下之意,信息革命是美国先开创,而中国赚钱笑到最后。高红冰也曾说,比特和网络,更好地唤醒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将其升级为信息经济,跨越了欧美工业经济的路径。意思是,像贵州这样的地方,要成为中国的硅谷和班加罗尔,不能在美国后面跟着跑,要跨越欧美,走出自己的路。
贵州确实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仅举一例。货车帮是做大数据货流应用的,其CEO罗鹏讲,他的商业模式是:“我们在种一棵树,‘树根’就是全国统一的货车货源信息网,‘树干’就是货车司机,‘果实’就是围绕这些司机产生的所有增值服务项目。”但就这么个理念,谁也听不懂。到了贵州才发现,听懂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一大群人,因此他选择贵安新区落户,如今已完成了A轮融资。别的地方的人,是听不懂罗鹏讲的中国话吗?不是,他们听不懂的是那个叫“应用”的词。
对贵州适用的这个道理,对中国也适用。邬贺铨院士曾说过:“应更加突出应用驱动,从大数据的应用和服务入手,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培育大数据应用服务市场,从而引进一些专业人才,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抓应用,促发展,应该成为中国大数据发展不同于各国的、自己的路。大数据发展,中国不应被西方标准束缚,而应“以市场立标准”,市场在哪里,哪里人说了算。▲(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