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是用户频繁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其在使用特性上,永远离不开电能供给系统提供“方便与快捷”的服务。客观上,电能供给是电动汽车的生命源泉。没有“方便与快捷”的电能供给服务支持,研发出功能再好的电动汽车,也不过是一堆光鲜闪亮的废铁。
改变能源体系的新兴产业
在一百多年工业产品的发展中,为了便于产品的正常使用及时得到能源供给,人类投入巨额财富,建立起庞大的能源供给网络,形成了两大“超稳定”与“标准化”的能源体系,这就是可以物流配送的具有“移动能源”特性的油能源体系,与线载传送的具有“固定能源”特性的电能源体系。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工业产品对两大能源供给体系的选择,是按照“功率大小”和“移动或固定”的使用特性来进行的。如汽车、飞机、轮船等具有大功率“移动使用”特性的产品,需要“可移动”的能源供给,所以选择了与油能源匹配的方式;而机床设备、空调、冰箱等大功率的“固定使用”产品,具有固定特性的“线载能源”就能够满足需求,故选择了与电能源结合的方式;而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小功率的“移动使用”产品,则选择了具有“移动电能”属性的电池与电能供给结合的方式。
从现代工业的发展进程来看,所有科技型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遵循“产品创新功能改变,能源供给相对不变”这样一个基本规律而进行。一百年来,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次,需要改变能源体系与全面建设新型供给系统的新兴产业,唯有电动汽车改变了这一发展规律。电动汽车的核心问题,是属性为“移动产品”的汽车与属性为“固定能源”的电能源相结合的问题。需要将线载的“固定电能”,通过动力电池转变为“移动电能”,以此来满足汽车移动使用特性的需要,并且需要投入巨资来建设一个全新专职的能源供给体系。这就是电动汽车产业与所有新兴产业发展规律不同的本质问题,也是全球在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中所忽视的重要因素。
创新之初:找到正确的评判标准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是一个围绕汽车、动力电池和电能供给三大要素进行的系统工程创新。创新重点是根据汽车特性与电能源物质特性和供给特性所组成的驱动总成,去适应动力电池技术特性,并遵循电能供给与动力电池充电特性规律的科技创新。
确立“系统工程”的概念,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初期商业化示范推广的意义非常重大。对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而言,应以“汽车与移动电能”配套系统技术工程的视角,从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和电能供给三条不同技术领域的产业链出发,就产业系统定位、技术节点划分、标准配套制定、网络建设规划及方式,深入开展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而不是仅仅站在整车产品的局部进行探索。
首先,要建立评判商业模式、产业系统技术集成与电能供给配套方案的标准。建立评判标准的依据是,在产业链整体盈利的条件下,遵循产品市场化的三原则:产品价格低于油能汽车、使用方便等于油能汽车、百公里电费优于油能汽车。
其次,以车辆市场价格竞争力为标准,来确定动力电池是划给整车产业链所有,还是电能供给产业链,或者单独划出一个电能供给服务产业系统,专职从事动力电池租赁、维护和充换电服务。可以明确的是,将动力电池从车辆销售中剥离出来,可以降低电动车辆产品价格,帮助车辆拥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电能供给的特性与油能供给不同,电能供给的“电网”系统是一个集生产、生活、办公、电动汽车用电于一体的兼职性“网络”体系,而油能供给的加油站是一个只为汽车服务的专职性“网络”体系,故能源供给服务的运营方式与“安全性”要求不同。因此,电能供给服务产业链可以考虑划分为两大环节:第一环节,是从电能并网上线,到电能离网进入充换电服务网络前,由电网公司专职管理服务;第二环节为离开电网后的“移动电能”运营服务环节,是从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入口处,到为车辆进行充换电补给和动力电池租赁维护服务等。因此,第二环节可以由包括电网公司在内的央企、民企等各方共同参与、建设、经营,以加快中国电能供给服务网络的建设步伐。
第三,以用户需要汽车产品“方便与快捷”的能源供给体系为评判标准,来评价分析电能供给是选择“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或者“充换兼容模式”。
由于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能源装载体不同,暴露出动力电池与燃油存在着能源补给“方便”(网络健全)与“快捷”(补给时间短)的差别,以及动力电池与燃油的使用周期和维护特性(免维护)的差异。因此,电动汽车发展初期可以允许多种形式存在,最终通过示范试点来获取市场认可的答案。
第四,根据以上评判标准,按照车辆产品、动力电池和电能供给各自的技术特性,来科学划分三者相互间的技术节点。
汽车与动力电池的技术节点,是在“充电接口”处,还是在“放电接口”处的评判标准,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要从车辆产品的技术和制造“难易度”方面考虑;二是从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方面来考虑。显然,技术节点划分在“充电接口”处,让对动力电池技术陌生的整车企业,既增加了技术难度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充换兼容模式”的实施和动力电池维护体系的建立。而将技术节点放在动力电池的“放电接口”处,并制定出动力电池的“电压范围、最大电流、通信接口和电池仓”的标准参数,这样整车企业就不再为动力电池的技术和成本问题苦恼,而是轻松回到自己驾轻就熟的整车制造工作流程里。这样,电动汽车很多市场运营的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值得整车企业注意的是,在发展初期,动力电池会存在很多问题,它不是一个“金钵”,而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动力电池出现问题,紧紧怀揣着它的整车企业,就如比亚迪与众泰汽车一样会有“背黑锅”的风险。
总之,电动汽车创新,核心在于因能源物质改变,所带来的车辆驱动系统与能源供给系统的创新。即将车辆传统形式的“发动机系统与油能供给”的配套体系,改变为由“电动机系统与电能供给”配套体系的技术创新。从产品的技术创新角度来看,能源供给改变是“因”,驱动系统改变是“果”。也就是说,是因为能源供给系统的改变,才引出了车辆驱动系统的技术变化。因此,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要紧紧围绕电能供给系统特性来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