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名噪天下的电子卖场日渐没落后,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新中关购物中心、华宇时尚购物中心以及欧美汇购物中心等相继进驻中关村,与这里原有的老牌商业,如当代商城、双安商场遥相呼应,被称之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商圈如今完全变了模样。不过,在新进入商业冲击原有商业之时,政府“重科研轻商业”的新规划正在尝试扭转中关村的发展方向,并试图回归到“中国硅谷”的最初定位。
许多年以后,当人们习惯足不出户网购时,会否怀念曾经满头大汗在熙熙攘攘的中关村“攒机”时的兴奋?
曾经的北京中关村商圈,人头攒动、车水马龙,鼎好电子城、海龙电子城、科贸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太平洋数码电脑城都是那时名噪天下的电子卖场。但如今,这些昔日的商圈主角却日渐没落了。
对于中关村,这或许是一次新生。以往单一的、北方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市场,现在已逐渐成为囊括多个行业的综合商圈。其商业带不仅从北三环扩展到四环,而且服装、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商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产业不断升级,业态类型也从传统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化,逐渐发展成集科技、商务、购物、信息、休闲及第三产业汇集于一体的北京最全面的多功能商业区。
中关村电子卖场业态调整刚刚完成,中关村商圈的规划改造、商场化变革还在进行中,而政府“重科研轻商业”的定位引导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会否让这个曾经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逐渐回归“中国硅谷”的最初定位?
脱胎:电子卖场单业态支撑
追溯过往,众所周知,中关村商圈的形成初期脱胎于电子卖场这个核心。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委员会主任甄蕾认为,以“IT商贸”为核心是中关村商圈区别与其他商圈的最主要特性,也是北京市众多商圈中为数不多的由单一业态支撑起来的商圈。
1988年,政府将中关村指定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规划占地95公顷,公共建筑规模约250万平方米。但那时的中关村更像是城乡结合部,周围都是平房,最高的建筑是10层左右的四通大楼,到处都是帮忙拉货的板儿车。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关村迅速崛起,形成了电子产品一条街。据悉,早在1999年白颐路改造以前,中关村地区已形成了中发电子市场、四海市场、科苑电子市场等九大电子市场。“中关村就是一个超级大卖场,一个IT产品的集散地。一些民工捧着盒饭在摊位边蹲着吃饭,嘴里谈的却是几万元钱的生意。”海龙的一位员工这样回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旧电子卖场相继更迭,2000年前后,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扩张大幕开启。到2005年,中关村卖场总营业面积由2002年的6万平方米增加到20多万平方米,后来随着中关村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开业,中关村地区IT卖场总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
虽然,中关村电子卖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但当时电子卖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同质化,走进哪家卖场都感觉差不多,很容易迷失在喧闹的叫卖声中。因为周边环境的嘈杂,消费者一般逛不了一两个小时就会身心疲惫。而去过中关村的“村友们”都知道,“村”里的水很深,一般初次进村的消费者很容易在中关村电子卖场遭遇假货、水货等不诚信勾当,甚至欺诈骗局也时有上演。消费者一方面为能买上最新款、最便宜的电子产品而兴奋,一方面却也有买上假货、水货、翻新机的风险,可谓“痛并快乐着”。
种种备受诟病的乱象当然也进入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视线中。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调整,引导电子卖场开始商场化的变革。2010年5月底,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宣布,要求海龙、鼎好等电子卖场的商业面积在年内要下降至50%以下,淘汰摊贩式经营,禁止入驻低端业态形式。至此,中关村电子卖场的大扩张时代走向终结。
实际上,即使不是政府下令淘汰低端业态,此前攒机业务的市场空间也因为被日渐降低的
电子产品价格压缩殆尽。各大品牌笔记本电脑和品牌电子产品成为销售的主流,倒逼着各大卖场调整缩小卖场面积,改为对外企业出租。如今,在各大卖场写字楼侧面,还悬挂着“吸引顶级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标幅。
除此之外,就是电子商务给予的致命一击。走进如今的中关村,京东商城、国美商城、苏宁易购等“刷新全网最低价”的电商广告总是占据一整个大厦或商城的墙面,让人无法忽视。而在鼎好等电子卖场里,大多数店家也都会告诉你他们在淘宝有店铺,并且线上销售逐渐要超过实体店铺。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中关村正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
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会长鲁瑞清表示,以京东、当当、卓越等为代表的3C电子商务企业在2010年发展迅猛,对中关村IT卖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据IDC统计,2007年以前,中关村IT卖场每年能保持16%至17%的增长速度,但此后增速明显下滑,2008年增长率下跌到5.1%。到2010年,中关村数码产品整体销售为280亿元,但与此同时,京东商城一家的销售额就超过102亿元。而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最初也是中关村鼎好的电子经销商。
成型:新业态商业适时布局
或许是早看到了中关村即将转型的机遇,更无法漠视电子市场曾每天约10万人的客流量,超市、购物中心、服饰、餐饮店等其他商业设施的消费需求在电子市场日渐衰落时相时而动。
此前,中关村商圈遭遇的最大问题就是业态不合理,电子卖场扎堆,但超市、餐饮娱乐等业态缺失。比如,在家乐福进驻中关村之前,中关村整个区域的居民消费一直以来就只能依靠超市发一家门店支撑。除了小的街头报刊亭售卖些水果杂食外,便利店也较缺乏。餐饮则只以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为主,当时,外卖盒饭成为各卖场最红火的业务。
但随着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新中关购物中心、华宇时尚购物中心以及欧美汇购物中心等商家相继进驻中关村,与这里原有的老牌商业,如当代商城、双安商场遥相呼应,百货业的正面竞争在中关村拉开帷幕,被称之为“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商圈如今完全变了模样。人们游走在中关村地区,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购买电子产品,更多吃喝玩乐的商业设施成为吸引客流的主体。以欧美汇购物中心为例,其卖场的42%为餐饮区,36%是服装区,而中关村商圈的核心产品电子产品区仅占4%。
商家也想尽办法将电子卖场的商业步行街和4号线、10号线地铁口引入到购物中心,金钱豹、张飞牛肉、港丽、新辣道、麻辣诱惑、中8楼等餐饮,美嘉影城、金逸影城,还有老牌的海淀剧院等娱乐文化环境也逐渐完善。
中国商报记者走访这些购物中心发现,商家们大都采取休闲娱乐的年轻定位,非常多快时尚和潮流品牌比如C&A、Uniqlo、ZARA等都出现在这些购物中心内。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除了电子卖场的客流外,中关村商圈购物中心瞄准的还有周边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人大附中等中学的年轻消费群,他们善于接触新鲜事物,乐于购买年轻时尚商品。
在客流的带动下,商家们都蠢蠢欲动,比如大钟寺中坤广场、尚客、蓝景丽家等大型商场都相继涌进中关村。中关村商圈甚至辐射成东至大钟寺,西至苏州街,北至北四环,南至北三环的大型综合商圈。
不过,在新进入商业冲击原有商业之时,政府“重科研轻商业”的新规划还在尝试扭转中关村的发展方向,并试图让这个曾经的中国最大电子产品集散地回归到“中国硅谷”的最初定位。
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在首次提出对中关村西区业态进行调整的通告中明确表示,除了不鼓励电子卖场外,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零售服务业态也不再鼓励在中关村区域内发展,而是提倡科研机构、技术企业、科技金融类企业入驻。比如要求到2011年,中关村购物中心商业面积至少压缩3万平方米,2012年再
压缩2万平方米,到2015年压缩到10万平方米。
政府不鼓励零售业态的发展,成为中关村商业运营的重大挑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中关村商圈的商业模式应该重新规划布局,多年来形成的电子零售业应向餐饮、娱乐休闲业态转型。同时,中关村商圈的商业企业应更加倚重地铁客流,围绕枢纽商业做文章。
未来:中关村只是“物流中转站”?
1980年,中科院的陈春先最初在打造中关村时就定位要做“中国的硅谷”,但如今,北京中关村不仅与美国硅谷相差甚远,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电商时代。刚刚开启的电商时代将怎样升级中关村商圈?
若干年前,中关村商圈就是电子市场的代名词,电子摊贩集聚的商业氛围浓厚。甚至对于外地游客而言,由于电子市场的吸引力,逛中关村是和爬长城、看故宫齐名的“头三件事”。
而7月14日,中国商报记者走访中关村时发现,当年车水马龙的景象已然不在,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不多,以往几大电子商城间的道路都是被南来北往的车堵得水泄不通。现在的道路平静、整洁,显得异常宽敞。
记者走进鼎好电子商城,大部分的门店前都只有零星的顾客驻足,不少店员都在聊天或玩电脑游戏来打发时间,看到顾客进门只抬头示意,并没有以往印象中疯狂拉拽客户的强制推销。以往密密匝匝的摊贩式柜台也都变成中小精品店、品牌旗舰店或体验店,苹果、三星、联想等品牌LOGO非常醒目地挂在门口,堆放很多电子产品的杂乱铺面大多不见踪影。
相比电子市场的落寞冷清,在此的顺丰、EMS、四通一达、京东等自提点却是热火朝天。海淀图书城更是成为物流发货的重要集散点,很多货车排队等着装卸货。在海兴大厦南侧能看到中关村顺丰和EMS中转站“对着干”的繁忙景象。而每天下午5点前后,中关村的苏州街由南向北,辅路上全是零担车辆。
“未来的中关村会否只是一个物流中转站?”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总经理黄刚在目睹很多物流公司涌现在万泉河桥附近后,日前在微博上发起讨论,立刻得到回应。有人立即指出,中关村成为一个物流中转站并非遥远的未来,而已经是正在发生的故事。由于电商的增速迅猛以及传统电子卖场的假货、水货和欺诈,已使中关村传统电子卖场的零售大幅下降,中关村正在成为电商的配送仓库。而在中关村高校和写字楼附近,申通、圆通等快递公司早已隐身在其中,因为这里租金更便宜。
“对比几年前,我们实体店铺的人流量至少下降了一半,但网上生意却翻了两番,已经超过实体店的40%还多。”鼎好的一位店主表示,人们现在不愿意出门而选择网上购买,但电商的冲击还未到大厦将倾之时。因为,在北京、甚至整个华北地区,网上销售的IT产品,其拿货地点依然还是在中关村。而在此前,一家鼎好电子卖场一年就能销售超过90亿元。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说到中关村,大家想到的是"中国物流第一村"。”黄刚戏称,板车目前正在成为中关村最流行的交通工具,因为消费行车的减少,一般的电子市场楼下都不让停车。由于更多消费者习惯网购,北京中关村电子卖场愈发成为无人问津的“试衣间”和“中转站”,有人笑称,或许未来中关村商圈的发展该用吞吐量来计算。
在黄刚看来,中关村商圈的电子卖场目前同武汉汉正街、重庆朝天门、程都荷花池等全国各城市知名的零售批发市场一样,随着网购的逐渐发展,终会倒闭。“这不是偶然,是必然的趋势。”
黄刚认为,越来越萧条已是中关村传统电子卖场不可逃避的宿命,未来可能吸引客流的只有品牌体验店,消费者在门店体验过后就是下订单、走物流,交易转向线上,物流还是要从线下走。这意味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催生传统零售方式的变革,和整个商圈的演变。而中关村商圈的演变正在全国各城市的IT卖场中上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