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已经成为了日常最不可或缺的必备单品,在地铁里屏蔽大妈的怒吼,在办公室保持最后一点独立空间,你用它来听音乐、看视频、打电话、发语音,它如此之重要,让苹果因为改一个接口而几乎得罪半个地球。然而,长时间佩戴耳机对耳朵有损伤,耳膜原本就十分敏感,超过一半65岁以上的中老年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不可逆的听力损伤。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随着不断调高的手机音量,超过11亿的青年人也有不可逆听力损伤的危险,发达国家超过一半12-35岁的人口长期处于不安全的声音环境之中。
所以回到现实,当你面前有一张下午就要交的表格,办公室却太过嘈杂,为了保持自己的一方净土,保证工作效率,又不伤害耳朵,难道我们只能塞棉花上班了吗?
低分贝噪音的听力损伤
人耳的构造是一个极为精巧的设计,人从外耳(耳廓)基本上就是一个反向的扩音器,它捕捉声波,然后像漏斗一样将它们传送入耳道。声波随着振动耳膜,随后造成中耳的三块小骨头的振动。这些骨头的颤动地在充满液体的内耳上打出节拍。在内耳中的毛细胞监测到声波,在将它转化为信号传输到大脑,最终被大脑识别,推倒最后一块骨牌,耳朵才算完成任务。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正是有毛细胞的损伤引发的。
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原本就知道,毛细胞极容易被过度的噪声伤害,出于自保,人也会本能地对过高的音量产生排斥的反映,却不知温水煮青蛙也会造成同样不可逆的后果。实验显示,老鼠长期处于较轻的噪音环境中,对毛细胞以及其他听觉神经都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而当我们还以为是餐厅太嘈杂才听不到服务生的推荐菜时,我们的耳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默默伤害。
白噪音遮蔽外界噪音
虽然名字里带着噪音两个字,白噪音其实是一个良好的信号频率,是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白噪声跨频段,十分稳定并帮助人们放松,制造遮蔽效应,屏蔽外界的声音变化,达到减少干扰的作用。婴儿在妈妈肚子里的声音环境就与白噪音十分相似,所以许多妈妈会放白噪音来安抚宝宝,给宝宝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很快入睡。雨声、风声都是白噪音的一种,类似下雨天睡得更好的感觉,也是遮蔽效应造成的。
白噪音: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在办公室这样背景噪音相对低的场所,要屏蔽隔壁打电话的同事,白噪音是一个不会损伤听力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有些公司会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入白噪音这样的声音遮蔽系统,提升交谈的私密性。
当然如果白噪音大于90分贝,也会对听力造成影响。所以,在不适合塞棉花的格子间里,我们还可以利用白噪音为自己树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病学家Tony Ricci表示,声音的大小和听声音的时间长度,至于听力损伤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当一个人一整天将耳机塞入耳朵里,企图屏蔽外界声音的时候,必须将音量减小。白噪音常常是很难察觉的,所以不知不觉间,人们很容易就将白噪音的声音调大,来阻隔外界的干扰,殊不知间接造成了耳朵的损伤。功放白噪音在办公室里是不现实的,那么耳机就成了余下来的选择,而不同的耳机样式,有的甚至可能对耳朵造成损伤。
掩耳盗铃的耳机选择
入耳式,是所有耳机中最不适合播放白噪音的耳机,在办公室环境下,入耳式耳机几乎就是在原有的噪声环境中加大音量。其实,不论是白噪音还是其他的音乐,入耳式的耳机,都会增加耳朵的负担,加大音量。而头戴式耳机,相比于入耳式让其他声音进入耳朵的缺点,在外形上,就阻隔了一部分的声音。头戴式耳机一方面让耳朵处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内,另一方面防止耳道内部产生压力。
相比之下,不增加音量,反而降低噪音的主动降噪耳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降噪耳机利用耳罩上的麦克风接受环境音,在通过反向声波抵消噪音,对低频的噪音有更好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机场上常常出现一脖子降噪耳机的型男的原因。不过,降噪耳机对相对高频的对话声音就没有那么好的效果,降噪耳机主要针对持续的环境音而非频率不一时有时无的聊天声。
所以即使是几千块的降噪耳机,在办公室环境下的效果与普通头戴式耳机播放白噪音的效果类似,并不会因为价格而有什么奇效。说到底,塞棉花这样最原始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我们可以不塞棉花,改用耳塞。戴上耳塞,所有的声音都会变轻,声波对耳朵所产生的压力自然会减小。在超出人体承受范围的工业环境,用上耳塞加耳罩降低噪音的侵害时最常用和直接有效的方法。从根源上阻止声音进入耳朵,消除可能带来的损伤。
戒不掉,以后就大声说话好了
不过,办公室是一个微妙的环境,你一边不希望被打扰拖慢自己的进度,另一方面,即使你案头上有再多的文件,大概不希望被整个环境孤立起来,不论是白噪音或者轻音乐,我们都需要用耳机来为我们创造一个若即若离的环境,当然,长期戴耳塞的结果,一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损害。不过,就像大家都不得不熬夜喝咖啡一样,即使知道有的事对身体不好,我们也只能选择品质更好的咖啡,而不是完全戒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