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终于有幸见到了《浪潮之巅》作者吴军,瞅准机会也做了一把合影帝,讨了一本最新修订精装版的《浪潮之巅》。这本书是很多科技圈朋友的必读书,里面提到的企业基因论、科技浪潮颠覆而非均衡论,以及从资本、机制等角度阐释科技行业沉沉浮浮的规律,确实令人受益匪浅。
吴军博士上一次修订《浪潮之巅》大约在2007年,随后的5年中,他一直在持续观察与重构自己的方法论,下面梳理了吴军博士对未来三大值得注意的趋势,略有删减。
一、从“互联网赚钱模式+移动互联网颠覆效应”看,创业者需要新活法。
【“倒推式”创业】
广告、游戏和电商是目前主流的互联网赚钱方式,如果逃不出这样三个商业模式的话,你就要想,你可能在什么时候你会面对和百度、腾讯的竞争,如果可能避不开,你就要反过来倒推。从三个模式里面挑一个,如此以来,我一开始知道需要怎么做。
【Facebook危机的根源】
我写《浪潮之巅》的时候,互联网领域最明显的趋势是出现分工,有了上下游的概念,先用平台拴住人,然后再赚钱,由此催生了Facebook。那时,你要把所有的应用去争取放在facebook上去。现在,Appstore(安卓+苹果崛起)取代了facebook,这个角度来讲,focebook在三四年的时间里,都是一个很危险的公司,因为他在无线方面动作太慢。
【移动优先】
以前,你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和应用,要考虑facebook和社交网站,要考虑腾讯的朋友圈等等,今天你不考虑这个,你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如果胆子稍微大一点,你可以没有PC,你甚至不用考虑PC用户。因为你是做新的公司,是往后看三年,不是看今天的市场,你直接就上无线了,你直接做安卓和iPhone。不过,这事在中国还有点艰难,在美国,创业者只要做这两款应用就可以了,但在中国有二十多个平台要发布,未来这个市场需要整合,将应用发到二十多家平台,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事。
【“变色龙”公司致胜】
现在我们不需要恐龙,而是需要变色龙,情况环境变化快,不是找了有经验的人就能保证做成,这是一个变色龙能赢的时代。你最后做成的那个公司,可能和你当初想的公司是不一样的,我刚刚说了一家社区的网站,就是及时从广告模式转到电商模式。
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是大趋势,所有企业都将是互联网企业。
【Tesla与小米的秘密】
小米和tesla很像:首先,它们的硬件高性价比配置是不可否认的;其次,它们将一个原来大家拼价格的一个商业变成了一个互联网的商业。现在tesla数量很少,假设这种车在街上开了很多,它将会知道每一辆车的方位和你的开车习惯,可以避免交通事故,还会带来其他的商业需求。
【“互联网化”是最大商机】
我1986年的时候去过北京首钢,负责人告诉我们引进了一些王安的计算机,他说你看我实现了计算机化,那个时候中国企业没有计算机,他很自豪。现在想想,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过去近30年中,中国企业初步完成了计算机化,并没有完成互联网化。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将来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机会在哪儿?机会就在这儿。当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我站在浪潮之巅,这个浪会推着你。
三、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将逐步引爆企业级技术应用的新投资浪潮。
【被忽略的企业级市场】
在我们原来的印象中,个人掏腰包买的设备,不会比公家掏钱买的更好,但是你今天看你在用的,你随便去银行看一下,看他们的是什么,你用的是什么?这说明在过去二十年中,他们没有什么改进,你们觉得这个东西是永久性的会发生吗?全世界的企业级的IT不投钱,只有我们消费者在投钱?它们的动作慢是在于迭代比较慢,但改变一定会发生。
此外,容我多唠叨几句,正好Google中国技术总监谷雪梅女士也在场,她对传统企业如何互联网化有非常精辟的见解,让我有种不吐不快的冲动。她是这样梳理分析的:
互联网是DNA,而非工具
如果传统行业不自我颠覆的话,自然会有互联网行业来颠覆你们,比如Tesla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大汽车公司没有任何一个竞争过的。如果你的DNA思维不是一个互联网的思维,只是说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去运作公司的话,本质上有比较传统的大公司思维,是不会让你的公司真正互联网化的。
互联网思维的三大落地策略
第一个是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在传统的商业环境里面,大家是赚钱最多的,可能是他拥有信息最多的,或者对于信息管控最多的。
第二个是做好匹配关系。互联网公司拥有非常多的大数据,所以能把用户的需求、个人兴趣和与传统行业提供的服务,做尽量好的匹配。如果这个传统行业不去做,自然会有人去做的。
第三个是最难的,互联网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每一个人在这上面都是平等的,而传统大公司都是垄断化的,也是在这个环节里容易被颠覆的。我不知道这种小团队运作、迭代非常快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思维,怎么和传统产业进行一个融合,这个我没有答案,只是把这个问题说出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