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墙,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优美的歌声从一间教室飘出来,如清泉,如百灵鸟鸣,如微风拂面,时而轻快,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循着歌声,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10几个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吟唱一首首经典红歌。
“在这里,我已经学会了五首红歌,老师告诉我们,每一首红歌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说这话的小男孩名叫龙飞,今年才10岁。龙飞的父母在广州打工,每年只回来三四次。“每天回到家,我都在电话里把学会的红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他们可高兴了。”说起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说起自己能让他们高兴,小龙飞的脸上是灿烂的笑。
这是7月18日上午,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看到的一个场景。
如何从生理健康、物质富足以及人格养成等诸多方面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并努力破解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全区20435名留守儿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持续发酵,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民间爱心人士先后加入这一课题的求解阵容中……
绿色希望:建好25个“爱心屋”
“妈妈,你看我并没有瘦吧,在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生活很舒服!”伙牌镇郜营中学黄田勤在电脑前与父母面对面的视频聊天,她一脸灿烂的笑容,可妈妈却潸然泪下:“妈妈对不起你,把你留在爷爷身边不能很好照顾你的学习……你要好好感谢老师们。”这是襄州区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感人画面。
今年以来,襄州区严格按照“一个都不放弃”的指导思想湖北襄州:为留守儿童描绘彩色童年
中国经济网襄阳7月19日讯(记者魏劲松柳洁通讯员朱德成孔曜堃)“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墙,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优美的歌声从一间教室飘出来,如清泉,如百灵鸟鸣,如微风拂面,时而轻快,时而婉转,时而激昂,循着歌声,中国经济网记者看到,10几个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吟唱一首首经典红歌。
“在这里,我已经学会了五首红歌,老师告诉我们,每一首红歌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说这话的小男孩名叫龙飞,今年才10岁。龙飞的父母在广州打工,每年只回来三四次。“每天回到家,我都在电话里把学会的红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他们可高兴了。”说起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说起自己能让他们高兴,小龙飞的脸上是灿烂的笑。
这是7月18日上午,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看到的一个场景。
如何从生理健康、物质富足以及人格养成等诸多方面关爱帮扶留守儿童?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并努力破解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全区20435名留守儿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持续发酵,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民间爱心人士先后加入这一课题的求解阵容中……
绿色希望:建好25个“爱心屋”
“妈妈,你看我并没有瘦吧,在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生活很舒服!”伙牌镇郜营中学黄田勤在电脑前与父母面对面的视频聊天,她一脸灿烂的笑容,可妈妈却潸然泪下:“妈妈对不起你,把你留在爷爷身边不能很好照顾你的学习……你要好好感谢老师们。”这是襄州区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感人画面。
今年以来,襄州区严格按照“一个都不放弃”的指导思想,积极筹备25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六一”前夕,这批“爱心屋”初具规模。每一个爱心服务站都按照五有标准建站,即:有牌子,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悬挂统一规格大小的站牌;有专班,留守儿童服务站所在地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明确服务站负责人;有场地,按照“三室”的要求,服务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室、图书室和活动室;有硬件设施。服务站要配备电视机、亲情电话、电脑等基础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文化体育器材及生活应急用品;有基础档案。做到“二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妈妈基本情况登记表)“三本”(工作记录本、开展活动情况记录本、活动图片资料本)记录齐全。同时,该区还配套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即:联系制度、帮扶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
红色关爱:结对500名留守儿童
5月30日上午,襄州区区委书记王宇华走进伙牌镇湾子村2组,看望并慰问了留守儿童王云帆一家。
当王宇华了解到王云帆今年9岁,前年父亲生病去世,母亲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姐姐就读高中,家里只有一个80多岁且多病的爷爷,生活十分拮据,不得不寄宿在年迈的外婆家等情况时,他拉着小云帆的手嘘寒问暖,并把一套儿童版四大名著、几本童话书籍和一个新书包送给王云帆,还询问了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在一旁的伙牌镇委书记刘志有说:“这孩子名字起得好,取自李白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宇华听后连连点头,他和蔼的说:“你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长大后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今后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提出来,全区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的亲人,我们会一直帮助并呵护你的成长。”他告诉负责留守儿童的人员,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更多关爱,一定要把关爱送给最特殊、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王宇华号召全区党员干部,要主动联系帮扶1—2名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当好代理父母,奉献党员爱心”的结对帮教活动,真正做到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5月31日,峪山镇党委书记王锋带领班子成员和9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王锋向叶小童捐出爱心款1000元,并深情地告诉他:“你要安心学习,我们会一直关心和帮助你!”
5月30日,襄州区石桥镇发起“百名教师结对千名留守儿童”活动,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为他们提供生活的关心,心理的关爱,让留守儿童在“爱的世界”里健康成长。目前,该镇已经有86名教师与学生结对,200多名儿童找到了“爱心妈妈”。活动正在进行中,志愿报名人数持续增多。
6月10日,襄州区巾帼志愿者又来到了张湾街道办事处金华社区留守儿童朱圆圆的家中,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他要刻苦学习,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挑战,努力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截至7月中旬,襄州区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已经有500多名留守儿童获得了结对帮扶。
蓝色祝福:拥有1000名爱心妈
5月25日,襄州区石桥镇中心小学的杨晶同学接过吕妈妈递来的书包、字典、铅笔、笔记本等节日礼物,激动的泪花在眼里打转,他说“吕妈妈每个节日都会来看我们,我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就在身边!”
说起吕玉坤,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吕妈妈,该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都知道,特别是留守儿童,更是将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是石桥供电所的一个普通职工,却常年关心帮扶身边留守儿童,当知道全区面向社会招聘1000名“爱心妈妈”,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时,她不假思索的就报了名。
襄州区妇女联合会为了让留守儿童长期得到关爱,5月初就面向社会招募千名“爱心妈妈”,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结对子,鼓励各单位定点联系一个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通过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结对留守儿童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动态,履行母亲职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健康成长。在征得学校班主任或监护人的同意后,爱心妈妈还时常将孩子领回家过周末,陪孩子过生日或节日,弥补亲情缺失,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
不久前,在襄州区妇联、襄州区人口和计生局、襄州区计生协会联合举办了“襄州区纪念2012年‘7?11世界人口日’暨关爱家庭女性大讲堂”活动。当晚,通过“唱响公益,圆我梦想”文艺节目,现场进行募捐,资助计生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及病残困难家庭等。
以服务青少年为宗旨的团组织也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阵营中。目前,襄州团区委启动“阳光下,我们共同成长!”——襄州区2012年劳务工子女关爱活动,其中,为期襄州区首届义工子女(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正在全区招募100名义工子女及留守儿童。
金色梦想:完成20000个成长档案
“我区留守儿童多达20000多,我们要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一套完整的成长档案,全面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襄州区教体局负责人说。
为给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纯净、温馨的天地,襄州区教体局要求各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既包括本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又有留守孩子的主要爱好、主要特长、健康状况、知心朋友、老师寄语等20多项内容。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一条条温馨寄语表达了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一个个生活困难的解决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
看到一个个成长档案,教师不仅可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体特征、情感变化、能力差异,思想动态等,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中可以记住每个孩子的特点,培养起自己对孩子的爱,以此更好的因材施教。尤其通过对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的直接观察以及对他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情况,来设计制定和调查教育活动计划,以这种动态的发展观来取代日常静态的评价,更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整体的发展。
传递一个个成长档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可以根据孩子们成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孩子送来课外书籍、书包、玩具等学习生活用品,或是陪孩子们一起跳绳、下棋、弹电子琴……每当这时,笑容就像花儿一样绽放在孩子的脸上,档案袋像一把火炬,将众多的爱心凝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找到了童年的快乐,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建好一个个成长档案,像建立一所所心理辅导站,教师、爱心妈妈、结对帮扶者等关爱孩子们的心灵更有了方向性和时效性,有时仅仅是爱心妈妈一个微笑,也许就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可能是结对帮扶者的一次谈话,也许就点燃了他们心中希望的火花;有时是社会的一份爱心,也许就温暖了一颗寂寞稚嫩的童心,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积极筹备25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努力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六一”前夕,这批“爱心屋”初具规模。每一个爱心服务站都按照五有标准建站,即:有牌子,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悬挂统一规格大小的站牌;有专班,留守儿童服务站所在地要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明确服务站负责人;有场地,按照“三室”的要求,服务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室、图书室和活动室;有硬件设施。服务站要配备电视机、亲情电话、电脑等基础设施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文化体育器材及生活应急用品;有基础档案。做到“二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妈妈基本情况登记表)“三本”(工作记录本、开展活动情况记录本、活动图片资料本)记录齐全。同时,该区还配套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即:联系制度、帮扶制度、健康教育制度、监护人培训制度。
红色关爱:结对500名留守儿童
5月30日上午,襄州区区委书记王宇华走进伙牌镇湾子村2组,看望并慰问了留守儿童王云帆一家。
当王宇华了解到王云帆今年9岁,前年父亲生病去世,母亲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姐姐就读高中,家里只有一个80多岁且多病的爷爷,生活十分拮据,不得不寄宿在年迈的外婆家等情况时,他拉着小云帆的手嘘寒问暖,并把一套儿童版四大名著、几本童话书籍和一个新书包送给王云帆,还询问了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在一旁的伙牌镇委书记刘志有说:“这孩子名字起得好,取自李白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宇华听后连连点头,他和蔼的说:“你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长大后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今后有什么困难要及时提出来,全区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的亲人,我们会一直帮助并呵护你的成长。”他告诉负责留守儿童的人员,留守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需要更多关爱,一定要把关爱送给最特殊、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王宇华号召全区党员干部,要主动联系帮扶1—2名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当好代理父母,奉献党员爱心”的结对帮教活动,真正做到在生活上照顾、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5月31日,峪山镇党委书记王锋带领班子成员和9名留守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王锋向叶小童捐出爱心款1000元,并深情地告诉他:“你要安心学习,我们会一直关心和帮助你!”
5月30日,襄州区石桥镇发起“百名教师结对千名留守儿童”活动,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为他们提供生活的关心,心理的关爱,让留守儿童在“爱的世界”里健康成长。目前,该镇已经有86名教师与学生结对,200多名儿童找到了“爱心妈妈”。活动正在进行中,志愿报名人数持续增多。
6月10日,襄州区巾帼志愿者又来到了张湾街道办事处金华社区留守儿童朱圆圆的家中,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他要刻苦学习,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挑战,努力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截至7月中旬,襄州区党员干部积极行动,已经有500多名留守儿童获得了结对帮扶。
蓝色祝福:拥有1000名爱心妈
5月25日,襄州区石桥镇中心小学的杨晶同学接过吕妈妈递来的书包、字典、铅笔、笔记本等节日礼物,激动的泪花在眼里打转,他说“吕妈妈每个节日都会来看我们,我们觉得自己的妈妈就在身边!”
说起吕玉坤,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吕妈妈,该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都知道,特别是留守儿童,更是将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是石桥供电所的一个普通职工,却常年关心帮扶身边留守儿童,当知道全区面向社会招聘1000名“爱心妈妈”,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时,她不假思索的就报了名。
襄州区妇女联合会为了让留守儿童长期得到关爱,5月初就面向社会招募千名“爱心妈妈”,开展“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方式结对子,鼓励各单位定点联系一个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通过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结对留守儿童联系,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及思想动态,履行母亲职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其健康成长。在征得学校班主任或监护人的同意后,爱心妈妈还时常将孩子领回家过周末,陪孩子过生日或节日,弥补亲情缺失,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
不久前,在襄州区妇联、襄州区人口和计生局、襄州区计生协会联合举办了“襄州区纪念2012年‘7·11世界人口日’暨关爱家庭女性大讲堂”活动。当晚,通过“唱响公益,圆我梦想”文艺节目,现场进行募捐,资助计生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及病残困难家庭等。
以服务青少年为宗旨的团组织也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阵营中。目前,襄州团区委启动“阳光下,我们共同成长!”——襄州区2012年劳务工子女关爱活动,其中,为期襄州区首届义工子女(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正在全区招募100名义工子女及留守儿童。
金色梦想:完成20000个成长档案
“我区留守儿童多达20000多,我们要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一套完整的成长档案,全面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襄州区教体局负责人说。
为给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纯净、温馨的天地,襄州区教体局要求各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既包括本人及家庭的基本情况,又有留守孩子的主要爱好、主要特长、健康状况、知心朋友、老师寄语等20多项内容。一张张照片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一条条温馨寄语表达了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一个个生活困难的解决体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帮助……
看到一个个成长档案,教师不仅可以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体特征、情感变化、能力差异,思想动态等,更重要的是在创建中可以记住每个孩子的特点,培养起自己对孩子的爱,以此更好的因材施教。尤其通过对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的直接观察以及对他们在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情况,来设计制定和调查教育活动计划,以这种动态的发展观来取代日常静态的评价,更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整体的发展。
传递一个个成长档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可以根据孩子们成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孩子送来课外书籍、书包、玩具等学习生活用品,或是陪孩子们一起跳绳、下棋、弹电子琴……每当这时,笑容就像花儿一样绽放在孩子的脸上,档案袋像一把火炬,将众多的爱心凝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找到了童年的快乐,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建好一个个成长档案,像建立一所所心理辅导站,教师、爱心妈妈、结对帮扶者等关爱孩子们的心灵更有了方向性和时效性,有时仅仅是爱心妈妈一个微笑,也许就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可能是结对帮扶者的一次谈话,也许就点燃了他们心中希望的火花;有时是社会的一份爱心,也许就温暖了一颗寂寞稚嫩的童心,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数码招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